《祭祖的意义和礼仪》第三十九课
祭祖的意义(二)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除了要行一些礼仪之外,一定要宣讲祖先的德行,效法祖先的风范,传承祖先的文化,这是一个机会教育的场合。
我们都知道,每一家都有堂号。譬如说杨家的堂号叫四知堂,为什么取名叫四知堂呢?因为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位太守叫杨震,他去赴任东莱太守的路上路过了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就是他举荐出来的。王密听说自己的恩人路过,于是就趁着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但是杨震却说:“我知道你有德行、有学问,才把你举荐出来,但是可惜的是你却不了解我。”王密就说:“这一件事没有人知道,你就放心地接受了吧。”但是杨震却说:“这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于是他就拒不接受这四知财。
因为他一生为官很清廉,到晚年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家产留给儿孙。他的同事看了很过意不去,就劝他,说:“你不为自己打算也罢了,难道不留一点家产给你的儿孙,为他们着想吗?”杨震回答说:“我为我的儿孙着想、打算最好的方式,就是他们是一个廉洁官员的后代。”果不其然,他的儿子、孙子、曾孙都继承了杨震廉洁的作风,结果他们家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到三公的位置。这个三公就是皇帝的老师,非常受人尊重,是全国最有德行、最有学问的人。
杨震是一个读书人,他明白道理,知道“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有些人不舍得花钱,想为子孙后代着想,但是中国古人说“如果你的儿孙有德行、有能力,他会用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创造财富,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如果相反,你的儿孙又没有德行、又没有能力,你把钱留给他,对他也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无论你的儿孙有没有德行、有没有财富、有没有行持,你把钱留给他,对他都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杨震熟读圣贤书,他很聪明,没有给儿孙留财富,留的是什么呢?留的是德行,留的是风范。而这种德行庇荫他的子孙代代都有贤人出现,而他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杨震这种廉洁的作风,就把他们家的堂号取名为“四知堂”。
我们想一想,凡是杨震的子孙从这一个匾额下走过的时候,他知道我们的祖先不收四知财,那我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言行给我们的祖先抹黑呢?因此反腐倡廉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之中已经开始了。
在浙江义乌的附近有一个浦城县,这个浦城县有一个郑义门。这个郑家从宋代到清代出了一百七十三位大大小小的官员,但是没有一个官员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为官都非常的廉洁,那是什么原因?那就是得益于严格的郑氏轨范,就是严格的家规。每到祭祀的时候要把祖先的德行讲出来,也要让儿孙温习祖先的家规,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的场合。
诸位朋友,不仅仅是杨家、郑家有这样廉洁的官员,有德行的祖先,其实我们每一个在座的各位历代祖先之中,都有像杨震这样廉洁有守的官员。我们可以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来源,自己家的堂号,自己家有哪些有德行的祖先?他对国家、对人民有哪些贡献?
譬如刘姓的来源之一就是从尧帝传下来的,所以刘姓的后代可能都是尧帝的后代。尧帝有什么风范呢?尧帝他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典范。只要有一个老百姓挨饿,他就说这是我让他们挨饿的;只要有一个老百姓挨冻,他就说这是我让他们挨冻的;只要有一个老百姓犯罪,他就说这是我导致他们犯罪的。他是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原则做到了极致。那么尧帝的后代,就要效法祖先的德行。今天传统文化被人误解了,祭祀被以为是迷信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断层的危险。作为刘氏的后代、作为尧帝的子孙,我们也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今天传统文化之所以没落,之所以被人误解,都是我们知识分子、我们读书人没有做好社会大众的表率,我们没有深入经典去承传圣贤的智慧,我们没有把圣贤教诲学明白、讲清楚,并且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参加祭祀的华人,都能够有这样一份发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我们相信传统文化的复兴确实是指日可待。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汇聚在一堂,相信都是在座的列祖列宗的庇荫,绝对不是偶然。既然我们能够来到这一个会场,我们就有一分责任。
特别是在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他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就说道,他说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我们每一位华人都有这一个使命、都应该有这一个担当、都应该有这一分发心,把这样好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个是我们今天要来祭祖一个重要的发愿、重要的使命。
在十年文革之中,宗祠被认为是四旧给破掉了。人们做事不仅不会想到他的祖先,即使能够想到他的父母都不错了。所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通常是在结婚前突然把对方带到家里,让父母看一下,说再过几天我们要结婚了,请给我们准备房子、准备钱吧。如果不是为了房子、为钱的话,可能父母都不知道他们两个人结婚了。所以宗庙毁弃了,礼崩乐坏,人们做事没有标准,仁义也就废弃了;仁义废弃了,这个伦常道德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要复兴传统文化,还要从祭祀来做起。
祭祀也是心性极则之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什么是心性极则之理?心性极则之理其实就是孝道。我们看这个“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所以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而从横的方面讲,中国古人又把兄弟之间的友悌扩而广之,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进而把这种仁爱之心扩展到天地万物。这就是我们的心性。所以祭祀是把我们的心性极则之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因为他让我们明了我们和祖先是一体的,我们和子孙后代是一体的,我们和万事万物全都是一体的。有这个一体的观念,我们的仁爱之心、慈悲之心才能够生发出来。所以祭祀确实是心性极则之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儒家孟子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我们把这个孝发挥到极致,能够体会到一体的观念,仁爱之心自然就能够生发出来。这是祭祀启发了我们这一个一体之心。
我们再讲一讲祭祀的对象,也就是祭祀谁呢?首先就是祭祖。祭祀祖先是人道的大根大本。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孝敬父母了,更不懂得去祭祀祖先。我们今天举行这样大型的祭祖会议,就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学会孝道、学会不忘本,这个教育的功德无量无边。祭祀祖先是教导人们诚信忠敬、爱人如己、事死如生,培养了一个人深厚的感情。
所以在《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那什么是“追远”呢?就是“祭尽其敬”。怎么样“祭尽其敬”呢?要“依礼依时追念祭祀”。所以在《礼记》上对什么时候祭祀、祭祀的频繁程度、怎么样去祭祀,都有明确的规定。譬如说在《礼记·祭义》上就告诉我们:“祭不欲数(shuò),数则烦,烦则不敬。”祭祀不能搞得太频繁,如果频频地祭祀就会让人心生厌烦,心生厌烦就会不恭敬了。“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祭祀也不能够搞得太少,如果搞得太少就会心生怠慢,怠慢就会忘记了祖先、父母亲人的恩德。
中国古人是通过天时季节的变化来举行祭祀的。在春天的时候,举行禘祭;在秋天的时候,新的谷子下来了,举行尝祭。这个确实做到了《弟子规》上所说的:“事死者,如事生。”《弟子规》上还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新谷子下来了,首先请祖先品尝,确实是“事死者,如事生”的表现。
在秋天祭祀的时候,霜露覆盖了大地,君子踏霜而行,自然有一种悲凉之感。这种悲凉之感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思念着故去的亲人。春天的祭祀,正是雨露滋润大地的时候,君子踏露而行,自然也有一种惊醒的感觉,思念着故去的亲人,仿佛他们也像春天一样,重新回到了人间。
在祭祀之前要斋戒。对内要调摄内心,使内心清净,把心从外物上收回来。像《论语·乡党》上就说:“斋必变食”,在斋戒的时候不但不能够吃肉,就是好的粮食也不能吃,怕的是自己的心里贪着滋味。对外还要隔绝一切的交际、娱乐、房事等等的活动。斋戒的时候,要把心思集中于思念死者生前的起居住所、音容笑貌、饮食习惯、志趣爱好,这样专心地斋戒三天,就能够将要祭祀的先人活现在心中。所以古人看一个人斋戒时那种恭敬的程度,就知道这一个人思念亲人的程度如何了。
斋戒必须谨慎,所以孔子说:“我祭则得福。”我们参加祭祖典礼能不能得福,重要的就在于我们谨慎恭敬的态度。在祭祀当天,进入场地之后,仿佛会从牌位上看到亲人。在牌位前礼拜之后,行步周旋,进奉贡品。走出门来,心中肃然,亲人的音容笑貌好像就在眼前。出门之后,侧耳倾听,仿佛能够听到亲人深深的叹息声。所以说到先王对亲人的孝敬之情,是亲人的面容不曾离开过眼前,亲人的声音不曾离开过耳边,亲人的心志爱好不曾离开过心间。也就是说他所思、所想、所听、所看的,全是先人的音容笑貌、爱好情趣、饮食习惯等等。这样又怎能有丝毫的不恭敬呢?所以君子对父母祖先在世的时候,是恭敬地赡养;去世之后,是虔敬地祭祀。所以孔老夫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个就表现了他谨慎、诚敬的态度。这是祭祖。
第二就是祭天。很多人说,祭天是不是迷信?其实“天者,天理也。”什么叫祭天?就是通过祭天这个仪式、这件事情,来明了天理。什么叫天理?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个天,就是恒常不变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道理,这个就叫天理。所以在祭天的过程中,人们就想到天理,他为人处事,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不敢去胡作非为。
第三就是祭神。什么是神呢?这个神,古代的篆字,左边一个“示”,上面是一个“上”字,上面是两横,一横短一横长,这就是古代的上字。下面三竖垂下来,告诉我们这是上天垂象,也就是代表了万事万物的意思。右边这个“申”字,告诉我们是通达明了的意思。所以所谓的神,就是对万事万物的理事通达明了、非常透彻的人,这样的人是大智慧者。所以祭神也不是迷信,它是教导我们对万事万物都生起爱敬之情。这样的话,你才不会随便地去破坏自然、浪费资源,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这个立意的精美,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祭祀的对象有祭祖、有祭神、有祭天。
另外,中国的师道也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之上的,无孝道即无师道可言。教育必须是以孝道为基础,如果没有了孝道,师道也就荡然无存。所以说,孝慈为中华文化精神之大根大本,孝道没有了,中华文化亦荡然无存。
那么怎样培养孝道的根基呢?就是要学习《弟子规》,奠定起做人的基础,这个才是有根的。很多学传统文化的人,为什么学的愈多愈傲慢了,学得愈多愈不知道孝敬、感恩父母老师了,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孝悌的根本,没有孝亲尊师的根。所以,近年来全世界各地都在提倡学习《弟子规》,效果确实非常的好。从国内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学生,还有夫妻、企业学了《弟子规》,结果面貌一新。从不会做人,学会了做人;不知道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从不能和人和睦相处、不知道为人着想,学会了做人,处处为人着想。并且这一个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大陆,现在印度尼西亚全国的中小学也都在学习《弟子规》。如果没有明白的老师把这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我们讲出来,我们至今可能仍然活在迷惑颠倒之中。
譬如说我自己,在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是批判的态度。认为都是因为传统文化封建落后的东西,导致了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后来有幸接触到了大德老师的很多讲座,才让我们豁然大悟。
我们提倡祭祀,确实是看到了祭祀对于复兴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所以在多年提倡之下,终于在二〇〇二年的时候,世界上第一个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在香港落成。在这一个万姓先祖纪念堂的带动之下,如今中国大陆也兴起了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的纪念活动,这个影响也波及到了海外。如果海内外的华人都能够祭祀祖先,建设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就可以把海内外的华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无比的凝聚力。这个是使我们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方式、重要载体。
所以,今天我们举行这一个活动,也确实是非常感恩祖先圣贤的庇荫,感恩有这么多好的老师谆谆地教诲,无私无求的在世界各地为了复兴光大传统文化而奔走呼号。(完)
转载自网络
感恩祖先能量祈祷文,提升家族能量
感恩祖先:
敬爱又挚爱的祖先,
感谢您的至善至德,
感恩祖先的传承,令我拥有了此生的生命
感恩祖先,给予和传递我们一切能量
我知道 我与祖先有着深厚的连接
我的一切,都不是单一存在的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包含着祖先的馈赠
我感谢祖先的辛勤劳作和爱的能量
我知道,无论祖先在哪里
都会拥有最好的归宿
我知道,祖先的本质:
清净无碍,本自具足
我将从此刻起:接受到 来自祖先一切爱的馈赠
并决定从此刻起:活出独一无二的生命
我的祖先知道:
过去所遭受的种种痛苦不堪
其实都是幻象
只有光明与爱
才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我的祖先已放下所有贪瞋痴的执念
并已获得自在、 清净、 解脱
并把最丰盛的能量,传递给后代子孙
我祖先的心中:
延绵不绝 ,流淌着无尽的爱
并且已传递给后代子孙
感恩您!感恩您!感恩您!
愿我的祖先:
离苦得乐、 圆满无碍、
心怀慈爱、 安详自在
愿我身上有祖先 爱的能量加持
我身上每一个细胞 都有祖先的印记
我感恩:
祖先爱的守护和陪伴;
感恩祖先爱的能量的传递。
从今天起
我已释放:
所有来自祖先的恐惧、不安、担心
我已释放:
所有来自祖先的痛苦、纠葛、怨恨
从今天起
我已拥有:祖先赋予的勇气、力量和爱;
我已拥有:祖先赋予的慈悲、智慧和祝福。
从今天起
我将活出独一无二的生命
并把爱的能量传递给后代
感恩您!感恩您!感恩您!
(以上祈祷文可以每天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