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临床实习跟诊心得26
2007临床实习跟诊心得26
更新时间:5/10/2008
今年能在美丽的佛州渡过四十岁生日,心中存有无限的感恩。感谢老师赐我这个机会来到汉唐中医见习! 三个礼拜的佛州之行,转眼即逝。在这三个礼拜中,亲眼目睹老师许多的重症病患、老师孜孜不倦对病患的叮咛、以及对学生谆谆的教诲。不知不觉之中,笔记已经抄满密密麻麻的“秘籍”。一本笔记本才几块钱美金,但是里面字字是金,字字是老师宝贵的经验,是无价之宝。平常在自己的病患中所遇到的盲点,很奇妙的,在这几个礼拜里,一一找到解答,心中异常欢喜。
在跟诊期间,从老师的望、闻、问、切,到老师所开的药方上,尝试着摸索老师的思路。老师有如历战不败的将军,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手脚发热的那个四逆汤症小女孩病例,老师在最近的一次开了麻杏X甘加减方…我搔搔头想着,老师怎会用这一方呢? 几天之后,小女孩回来了,对症! 老师开心的再次跟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老师的会计师,在服完十枣汤后的隔一天回诊,我在青龙厅前看到他,看他神色恢复,气色好转,对我微笑着。我心理想着 “YES!! 对症!”这位先生用了此峻药,精神反而转好,令我大开眼界。老师用附子、大黄、甘遂等药,如家常便饭。我也深深体会到老师所说的,药用对了就是补药。雪山派掌门人陈小姐,里寒骨痛,连到海边散步都连说吃不消。经过老师几周的调养之下,已能与我一样在海边逍遥,欣赏海景。还有一位肺癌病患,看老师两三次之后,附骨脉已经转微,脉较浮起,我会心一笑,赞佩老师医术之专精!老师对伤寒论的善用,如火纯青,病再怎么变,也无法逃出老师的如来佛掌心。在跟诊之前,读老师的网站,知道老师黑白分明,仗义助人。跟诊之后,才知道老师慈悲的另一面,老师的慈悲之心,对病人的关怀,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老师为了找肺癌的药,千里迢迢地跑到中国大陆,然后将这个药运用到急需此药的病患身上。老师有一天早上把我们叫到朱雀厅,讲到病患有时太晚来给他治疗,回天乏术时,我心中也感受到老师心中的难过之情,眼框不知不觉的湿了。老师行医生涯中,从鬼门关拉回的病患,不计其数。即使在这个短短的跟诊期间,已见证无数被西医判死刑的无助病患,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在恢复当中,真的打从心理为她们感到高兴。
在白虎厅中也有幸认识了一些师兄与师姐,与大家在切磋之间,对经方的信心更加巩固。我们是 lucky few,不但在这个时空中有这个机会读到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更有「仲景再世」的倪师牵引着我们,给我们指点。学中医有如在浩瀚的大海中漂浮,倪师有如一座明亮的灯塔,引导我们上岸,不会迷失方向。在老师这边学到的是绝对医学,跟诊期间的几个重要病例,老师不厌其烦的跟我们解释病理。跟诊之后,回到自己的诊所,感觉上好像多了一层功力,有如一棵小树,树根更为扎实,迫不及待地深入土中,吸收更多伤寒论的精华。遇到疑问,就读读伤寒金匮,想想病理,回想老师的验证方式及思路,从中找到解答。
伤寒金匮条辨写在书上是生硬的,用在病人的身上则是活的,病人的情况随着药方而有所变化,医者则需灵活机动,应变自如。倪师说的「一剂知,二剂已」是完全正确的,而非天方夜谭之说。在没有一剂知的情况下,医者需反复思考,反省自己的思路及病理。是剂量不足? 还是思路错误? 如果思路正确,伤寒论的确有一剂知的威力,想到这里,不得不赞叹前人的崇高智慧。想想自己中医学院的老师同学,还在用温病的思路,就觉得可惜。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有更多的伤寒体会,将中医的精华传布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此,再次跟老师说一声: 谢谢您! (磕头声)
学生 刘医师敬上五月十日,于亚利桑那州
老师评语 : 刘医师来自中医学院派的训练,她天生就有非常强烈的助人之心,所以她今生要当医师,她希望人类都不要受到病痛的残害,她从看过人纪系列后,就非常坚心的要做一位经方家,她深知经方才是真正正统中医学,错误的温病学过去虽然围堵着她,可是却没有将她的良心与智慧掩盖住,我知道她学成出师后,必能替广大的民众服务,能够找到她治病的是福气,我会永远的支持她。
由于她笃信佛教,经方又是来自佛教的医学,我相信她必将是一位佛医。
汉唐中医 倪海厦 谨记于佛州05/1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