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过低要人命
报导/邱玉珍摄影/邱玉珍、阿戴
血糖低不但会对正常人产生怪异行为的副作用,就连必须控制血糖的糖尿病病人,也不见得血糖数值愈低就愈健康。医师警告,糖尿病患者拼了老命用尽各种严峻方法,把数值降至标准值,结果却差一点丧命的例子不少。 (过低会要人命,过高也要命,病人该何去何从呢?)
今年五十二岁的陈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已经三年,为控制血糖,除长期服药控制血糖,平常也很努力运动、控制饮食。没想到,在一次骑单车登山的途中,却因为血糖过低导致全身发抖,他从坐垫下方取出糖果就花了一分钟,赶紧想拆开包装纸又折腾了老半天;虽然最后将糖果送进嘴巴,却已来不及,当场昏迷倒地。 (这是笨昏的。)
陈先生表示,他的母亲也是糖尿病患,在洗澡时不幸过世。他说:「我一直以为血糖愈低愈好,不知血糖过低也会丧命;经过这次事件后,回想起已逝母亲,才想到,之前妈妈也是因为低血糖昏倒,等到家人发现时,为时已晚。」(这是笨死的。)
糖尿病是台湾省罹患人数最多的慢性病,根据台湾省国家卫生研究院最新出炉调查发现,糖尿病盛行率已达百分之九.二,每十个台湾人就有一人罹病;其中又以六十五岁以上男性最为严重,几乎每四个六十五岁以上男性,便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为何不说明病因自哪来?)
令人忧心的是,很多糖尿病患以为血糖愈低愈好,采取严格血糖控制,导致低血糖,引起更严重副作用。台北荣总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蔡世泽表示,很多糖尿病患有个错误观念,以为血糖愈低愈好,用尽各种方法,结果杀太大,血糖降过低,反而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前怎么不说明如此清楚呢?)
蔡世泽强调,血糖如刀之两面,杀过大也会引发不可弥补的风险。他解释,目前糖尿病的治疗陷入瓶颈,照理说,病人血糖降愈低愈好,但从临床经验来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把糖化血色素(检验病人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降至七以下;上了年纪、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糖化血色素控制在七以下,反而易增加死亡的风险。(西医学就是昨是今非,病人该怎么办呢?西医说血糖太高会有心脏病与中风,现在又说血糖太低易增加死亡风险,到底要病人该如何做呢?)
抢救不及留遗憾
去年二月,美国糖尿病学会曾发表一篇研究指出,把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控制在六,经过四、五年追踪,结果发现死亡率远高于只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蔡世泽说,大家别小看低血糖,如果患者来不及补充糖分,也会危及生命。因为葡萄糖是心脏惟一的能源,一旦缺乏,对原本受损的心脏造成很大的伤害。
台湾省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许惠恒指出,低血糖症状轻微者,头晕、手抖,若未赶快补充糖分,就可能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发生意外事故。临床上也发现,低血糖也可能让人出现怪异行为;有人出门上班时,突然低血糖,走出家门又转回来,因为忘记自己要去哪、做什么。(既然如此,那到底该不该去降血糖呢?)
三大项危险因子报导/邱玉珍摄影/邱玉珍、阿戴
许惠恒强调,低血糖很难被察觉,国内一份针对二百多名糖尿病患调查发现,有高达八成的糖尿病友曾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其中有四成病患没发现自己有低血糖,出现饥饿、头晕等,严重时甚至会失去意识。他说,发现家人有低血糖症状,可立即给病患吃糖果、糖包等含糖食物,平衡血糖值。(是谁造成血糖过低的呢?)
所谓的低血糖,就是血糖值低于70mg/dl ,症状是会出现饥饿、头晕、无力、发抖、冒冷汗,严重时会导致昏迷,对器官造成伤害。另外,因为低血糖会造成心悸、增加心脏收缩的频率,所以也会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 (西医以前认为高血糖会造成心脏病,现在又认为低血糖也会造成心脏病,这该如何是好呢?)
蔡世泽强调,低血糖最易发生在年过六十岁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身上,因为他们大都有十几年病史,吃太多降血糖药物所致。他认为,血糖控制须适可而止,它跟血脂、血压不一样,并不是愈低愈好。目前美国糖尿病医学会对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采取应依个人健康状况,提出不同的治疗计画。
「为糖尿病患量身订制治疗计画,已成为全球趋势。」蔡世泽说。他表示,国外建议有以下任何一项危险因子的病人,医师都应给予个人化的治疗,才能预防低血糖可能导致的意外。一是年过六十岁以上;二是患有心血管疾病;三是努力积极控制血糖,但血糖依然文风不动的病人。只要有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医师就要为病人量身订制血糖控制计画。(看起来好像是很好的想法,但是真的做得到吗?)
许惠恒也认为,台湾省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大多数集中于六十岁以上,他们大都同时罹患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如果依照传统治疗模式,患者会把血糖降至过低,而引发低血糖风险。他呼吁糖尿病的病人,必须提高警觉,时常自我监测血糖、规律运动、遵守饮食计画,并按时到医院回诊,才能避免意外发生。(为何不说应该建议病人去找中医治疗呢?)
控制血糖勤记录
在宜兰推动糖尿病共同照护的游能俊医师则表示,帮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不能只靠医师、药物,必须由医师、护理师、卫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才能把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最理想状态。 (有需要这样麻烦吗?)
今年八十三岁的魏老先生,有十八年的糖尿病史,以前根本不知如何控制血糖,能吃则吃,直到血糖飙升才到诊所就诊。经过医护人员解说,魏老先生听从医师建议,每天测验血糖及饮食,记录在本子上,回诊时再给医师参考。 (这是好的开始呢?还是噩梦的开始呢? 西医只专注于控制,从未想过糖尿病是可以被治好的。)
经过几个月的追踪治疗,魏老先生的血糖控制得很好,「我现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到海边钓鱼,眼睛跟肾脏也没有发生病变。」操着一口台语的魏老先生很得意地说。游俊能表示,糖尿病患的病情比起其他慢性病来得复杂,病人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及毅力,才能把血糖控制在最稳定的状态。(可以控制多久呢? 这只是一时的效果,不是永远的效果。)
糖尿病高危险群
有家族史的人:研究指出,糖尿病患的家属罹患糖尿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这是身体上的遗传呢?还是生活习惯上的遗传?)
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40岁以后,100人中约有10人会罹患糖尿病,因此步入中年后应特别留意。(这是因为运动减少的关系吧。)体型肥胖的人:糖尿病的初发病例中约有60 %是肥胖的人。(胖子的血糖绝对比较高,所以这些人是需要减肥,而不是降血糖啊。)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这句话应该改为--长期使用降血糖药物与胰岛素后常见的并发症--)报导/邱玉珍摄影/邱玉珍、阿戴
糖尿病是台湾省人民罹患率最多的慢性疾病,血糖控制好坏对身体其他器官影响甚巨。在台湾省内有糖尿病卫教之父美誉的林瑞祥教授表示,血糖控制不好,会造成全身性大小血管的伤害,引起眼睛、肾脏、心血管病变,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等并发症。(这位教授说错话,真正导致这些问题的是降血糖药物与胰岛素,不是高血糖。)
林瑞祥教授强调,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注射胰岛素会上瘾的迷思。事实上,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不但可减轻肝、肾功能的负荷,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他建议糖尿病患应好好控制血糖,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此人说的已经过时了,越使用胰岛素的人,就越容易得到这些病的。)
大血管病变:脑、心脏及足部等部位的动脉硬化可能造成脑中风、心肌梗塞及足部病变;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造成间歇跛行、足部冰冷、感觉异常、足部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有一半的截肢病人属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不会引起这些问题,而长年使用降血糖药与胰岛素的病人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将经国先生就是标准案例。)
眼睛的病变:糖尿病是造成成人失明的主因,常见的病变有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 (控制血糖的药物副作用就是这些,已经有许多长期使用降血糖药与胰岛素的人,得到这些眼睛病变了。)
神经病变:括自主神经或周边神经的短期或长期受损,引起心悸、腹胀、便秘、腹泻、失禁、小便困难、姿态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手脚发麻及刺痛、感觉迟钝。(这些都是长期使用降血糖药物后才会有的后遗症。)
肾脏病变:起水肿、蛋白尿、血压上升等症状,甚至肾衰竭引起尿毒症,而需要终生洗肾。 (我有许多洗肾病患,就是长期使用降血糖药后,造成肾脏衰竭的。绝对不是高血糖造成的问题,因为血糖不都是已经被控制住了吗。)
癌症:英国曾针对罹癌患者进行大规模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肠癌、胰脏癌、摄护腺癌的机率远高于正常人。至于原因为何,目前仍无法确知。(这些癌症是来自西药的副作用,所以当然不能说实话。)
糖化血色素(HbA1c )
很多糖尿病病患,不知糖化血色素才是长期控制的结果。平常不注意血糖控制,等到要看门诊时才开始服药、饮食控制,希望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瞒骗医护人员;事实上,医师只要抽血检测病人的糖化血色素(HbA1c ),就可以知道病人有没有按时服药、做好饮食控制。 (知道的结果就是要吃更多的药,其又如何呢?)
糖化血色素到底是什么,可让病人在医师面前原形毕露?林瑞祥教授表示,血色素是红血球中的一种蛋白质,它主要的功能是将氧气带到组织,并将二氧化碳带离组织。而葡萄糖可以附在血色素上,直到红血球被破坏为止;红血球的平均寿命约4个月,被葡萄糖附着的血色素称为糖化血色素。
葡萄糖可自由通过红血球,并经由化学作用附在血色素上,每个红血球中都有少量葡萄糖永久性地附着在血色素上。血糖愈高,永久性附在血色素上的糖分就愈多,所以糖化血色素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红血球生存期间内的平均血糖浓度。若以100 %的血色素来说,一般正常人的血色素黏有葡萄糖的比率是4 ﹣ 6 %,但糖尿病人的比率却是7 ﹣ 8 %,甚至会高达16 ﹣ 20 %。
评论
过去西医一直说高血糖会造成心脏病与中风,现在又说血糖低杀伤力很大又更坏,更容易造成心脏的病变,这该怎么办呢? 严格控制又不行,不控制也不行,实在左右为难,所以我劝病家,还是吃中药比较好些,然后生活饮食上需要做修改,不吃消夜,不吃西方的速食汉堡之类,多运动走路,只要正常的吃三餐,不过量饮食,最忌讳暴饮暴食,不要喝咖啡可乐等,当然不要喝牛奶,这样就可以永保削瘦的身材,血糖自然会正常,一但有口渴严重,容易饥饿,或是性功能丧失等,就该找中医了。
使用控制血糖的方式保持血糖永远是正常,这很难做到,血糖本来就会在饭前饭后出现不同的数值,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保持脏腑功能的正常,使用降血糖药物与胰岛素的结果,只会让胰脏退化的更快,等到有一天完全退化后,就需加重使用胰岛素,到后来就是眼睛视力出现问题,脚麻没有知觉,一但被感染后,就是截肢,这些都是西药造成的后果,跟糖尿病是无关的。这篇报导除了说明西药一无是处之外,还在推卸责任中。
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于2009年08月20日